谈到武术,一下子我就想起了少年时代的武侠小说,在那个年代里常常使我如醉如痴,也伴着我走过了孤单的少年时光。我向往那种与武术亲密的岁月,它抚摸着我荒芜的心灵和纯真的岁月。
乾隆五十六年,在天柱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的高酿镇有一个村庄叫老海村,这里群山峻岭,堪称人间美景,老海人便在这里筑巢为营,安享平静生活。可是,这里却河川纵横、山高林密,洞多潭深,时有长蛇当道,虎狼出没,猛兽成群、瘴气袭人,侵害人畜,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生命安全。为了战胜恶劣的
地理坏境和气候条件,保护自己的家园、防敌、擒兽健身,老海人创造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护身的拳脚功夫,尚武之风由此而生,并世代相传,月牙镗便是这场尚武之风的主角。
镗到底起于何时,我特意查了下资料:“镗”属中国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由此可见镗在中国的流传已经上千年,但据史料称老海的月牙镗传于清朝道光年间,由龙氏先人、武术大师龙大正发明创造,距今已170多年。老海月牙镗,形状呈弯月形,大小不等,一般为10-15公斤,径长0.6-1 米,柄长1 米用硬木制成,外形又如一对粗壮、锋利的小牛角.镗尖有倒勾刺,镗背心分别安有状如镑铖的刀片一边一块,有的安有2-3块,两翼都有,用上好的钢材反复铸成。
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武术文化,月牙镗只能算是一滴水。月牙镗的继承者们是不可能满足这一滴水的,他们还想要一条河,一片海,他们渴望月牙镗有更广阔的空间。于是代代相传,龙安民便是新时代的月牙镗传承人之一。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他的妻子龙翠怡也加入了月牙镗的传承当中,两人又别出心裁的创造了夫妻鸳鸯月牙镗,她舞动起沉重月牙镗时那虎虎生威的气势一点不亚于七尺男儿。身上挥发出来的那种外柔内刚的秉性,更让她平添几分娇柔与飒爽的魅力。不由间我想起了《少林寺》里面那个美丽柔情而又野性泼辣的牧羊女。
作为以御敌、擒兽、健身为特色的武术项目,老海月牙镗具体表现形态为:武术动作威猛、刚劲有力、表演时身械并用,呼呼生风。动作招式有“水中练塘”“雄鹰叼鸟伙”“金箭离弦”“神猴捞月”等。即主要分镗尺对打,镗棍对打,镗镗对打,单人咬镗、单人抛镗、单人扫镗、集体混打等十余种。表演时刚柔相济、内蕴深刻、粗犷豪放,集武术与舞蹈于一体,是力与美的象征。
从历代武术传人,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传人们更注重培养自己家乡的弟子。那些武术前辈们之所以更愿意带自己同乡同村的人为徒,是因为以前那些武术前辈并不是靠武术为生的,武术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依附。他们在习武的同时,还得种田种地,还得从事各种劳作,还得像个普通农民一样过日子。他们对于武术的认知,似乎从来就没带一点功利色彩,干净而又纯粹,纯粹得就像把种田种地的招数传给所需要的人,传给向他们请教和索取的人一样。所以,在老海,愿意学习月牙镗的人越来越多,目前表演者已由原来的5、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人的表演团队,老海也因此获得了“武术之乡”的称号。只不过,月牙镗在完成了以御敌、擒兽为最初目的的武术套路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武术形式已经变成了一种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并且在龙安民的带领下,把月牙镗带出了山沟,带出了老海。分别于1982年4月、1986年5月、1998年8月参加贵州省第一、第二、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99年,龙安民等8位身怀绝技的村民代表贵州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2005年,“月牙镋”被贵州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一代传一代,言传身教,发扬光大的。据悉,2014年,高酿小学将侗族“月牙镗”这项“非遗”文化在校园里得到更好的传承。
斗转星移,文明的进步使武术也毫不犹豫地掉转身来开始其曼妙的生活,慢慢的,在我的眼里,武术已经变成了最美的舞蹈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我们生活的天空中像云朵一样纯洁地飘飞,月牙镗的起始和演变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月牙镗的女队员们
龙安民在高酿小学向小学生传授月牙镗技艺
龙安民在展示奖牌
月牙镗表演
资料来源:天柱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