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古格王朝宫殿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扎布让区象泉河南岸的泽布兰山岗上。
遗址占地18万平方米。山的东北侧,屹立着7个碉堡和3排10余米高的佛塔。在东面的山坡上,像蜂巢似的密布着300多孔洞穴。中间,有数幢红墙白壁,那是些完好无损的庙宇。宫室依山叠砌,由地面到山顶建筑物高达300米。建筑群内部有四通八达的暗道,外围有黄土垒筑的城墙,从残墙上可以看到许多石刻佛像。遗址的房屋建筑均系土木建筑,平顶、梁柱和天花板有各种花纹彩绘,斗拱上刻着狮、象、马、龙、孔雀等吉祥动物形象。在宫室和庙宇的外围,有10多间窑洞式仓库,里面存放着各种中世纪的武器弹药、生产用具、炊事器皿和古藏文典册,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古格王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吐蕃王朝。公元 824 年,吐蕃王朝事实上的末代赞普达摩(朗达玛),因为推行灭佛政策而遇刺身亡,古格王朝的统治者是这位末代赞普的后裔,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古格经济发达、商贾云集,据说在古格地区曾经富有金矿,金制品加工业发达。他们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清湛。这种合金而成的佛像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而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另外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用金银汁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在阳光下金银闪烁,富丽堂皇,展示出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到了十三~十五世纪,古格王朝出现过经济、佛教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并在十六世纪初进入到了鼎盛。当时王都扎布让及近郊有2万余人的庞大人口,谷地平原盛产小麦青秩和白菜、萝卜等疏莱,山区牛羊成群。
古格王朝在公元八世纪灭亡了,导致其灭亡的实际上是古格王朝的同族同胞。拉达克是吉德尼玛衮大儿子建立的一个王国,他们长期居住在日土以西的地域。拉达克人毁灭了这个王朝,但是他们也没能替代这个王朝,后来远在卫藏地区的西藏政府将这些外族人驱逐到了克什米尔地区。
古格王朝对藏传佛教的兴起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西藏的领土完整,保卫祖国西南边陲的安全等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是吐蕃王朝灭亡以后,西藏进入400年分裂局面中,势力较为强大的一个王邦,公元1630年被拉达克所灭。古格王朝宫堡,经过六七百年的不断改建和扩建,吸收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化,形成相当的规模。现存遗址文化积存丰厚,对研究古代西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参考书目:
廖东凡、耿军、卢小飞著:《漫游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98。
资料来源:
1.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
2.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