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彝族  > 详细页面

流动的展览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曾颖 高莹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浏览量:

  “我们去过180公里外的六苴铜矿,去过武定县边远的民族小学⋯⋯ 都非常受欢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苏辉向我们介绍着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流动博物馆。“我们用小货车装着展板、展品,以每年不低于十次的频率,走进全州1市9县47个乡镇,践行博物馆‘六进活动’,进学校、进工厂、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有的边远山区路陡坡滑,车辆被陷是常事。有的地方坝子炎热山上冷凉,温差超过10度,但我们从没打过退堂鼓。”

  跟随着苏辉,我们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独具民族建筑风格的长廊蜿蜒在山坡上,连接着不同的场馆。不用走回头路,就可以依次把这里的常规展览——“东方人类故乡、世界恐龙之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都一一浏览。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把我们带回古老的岁月,悠远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人驻足流连。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在双柏县安龙堡中学举办流动博物馆展览

为了让流动博物馆走近群众,博物馆工作人员不畏辛苦,认真工作

  这所占地60亩、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从1995年建成开馆至今,承担着楚雄州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征集、展览教育、学术研究等多项职能,已成为保护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博物馆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主线,以“一彝三古”基本陈列为主,以全新的展览格局和多元的文化服务实现展览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民族文物抢救保护、博物馆阵地建设、对外交流展览、流动博物馆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我们去了武定环州乡小学,大车开过去5个多小时。我记得有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看了展览,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早知道州里有个博物馆,但从来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看到。”苏辉介绍说,“每一次流动展览,都要带去一个专题,争取讲深讲透。那次带了恐龙的头骨、胫骨,还特别安排了一块恐龙骨让孩子触摸。”当一件件珍贵的恐龙化石、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亚洲最早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彝族传统服饰走出博物馆深院呈现在田间地头、乡村校园、军营操场时,博物馆与群众更近了,文化惠民更接地气了。流动博物馆成了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民族情感融合的桥梁。

楚雄州流动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开展博物馆展览

  从2011年楚雄州流动博物馆建立至今,共展出106场,接待基层观众48.5万人,发放宣传资料近5万份。博物馆不仅把展览送到了民族地区的乡间,在民族传统节日如牟定三月会、禄丰恐龙文化节、双柏老虎笙文化艺术节举办之时,还积极举办具有节日文化特色的展览。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如何让社会教育功能实现最大化,首先要实现展览服务能力的最优化。楚雄州博物馆在践行“三贴近”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思路、开辟新径,始终把群众满意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作为办馆的检验标准,提出了“公众的需求就是博物馆的追求”的基本思路。

楚雄州博物馆每周六开展彝族文化展演活动

  雄州博物馆天天开馆,每周六下午还在彝族厅举行彝族歌舞、彝剧、彝族服饰展演活动,不仅丰富了参观内容,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对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博物馆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推动楚雄州文化传播。2014年至今,共推出“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等对外展览16个,引进省外“桦树皮上的民族——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展”“辽河畔史前文明之花——新乐遗址展”“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等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展览11个,馆内临时展览20个。外展交流不仅给楚雄人民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也给省外的群众送去了楚雄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要让文物活起来。楚雄州博物馆正在向着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播先进文化,愉悦群众的精神家园;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景点;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的目标不懈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